河南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依托平原示范区深厚的历史底蕴,创设“原乡书院”,以文化传承为核心,融合学术、艺术与地域特色,打造多维育人平台,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品牌。
“原乡”二字,既指地域意义上的平原、原阳与新乡,更承载着超越地理的文化意涵。它不同于“家乡”的现居属性,也区别于“故乡”的过往记忆,而是指向族群迁徙前的精神故土,是中华文明根系中“寻根问祖”的文化符号。图书馆以“原乡书院”为名,既扎根地域文脉,亦呼应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永恒追寻。“原乡书院”不仅是读书之所,更是师生探寻文化根脉、实现自我成长的载体。其重要意义和人文价值表现在:
一、文化传承的桥梁
传统文化弘扬。学校地处黄河故道,历史渊源绵长,文化底蕴深厚,“原乡书院”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。“原乡书院”组织师生开展阅读推广、经典诵读、专题讲座、信息素养培训和才艺展示、文化展览等系列活动,营造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,将为师生提供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,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综合素质提升。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。
二、学术艺术的交融
学术氛围营造。“原乡书院”的设立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宁静、专注的学习和研究空间,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。在这里,学生可以深入研读经典著作,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学术交流,激发学术灵感。
学科交叉促进。将艺术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,能够打破学科界限,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。例如,学生在学习书法时,可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,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探讨其中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,从而拓宽学术视野。
三、校园文化的延展
特色文化打造。“原乡书院”的成立将成为河南新乡工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,继而形成特有的文化品牌,并将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形象。
交流与共享空间。“原乡书院”可以成为师生交流思想、分享心得的场所,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,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氛围。
四、地方文化的赋能
地域文化特色。平原示范区地处豫北地区,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。“原乡书院”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,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,如举办地方历史文化讲座、展示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等,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。
服务地方发展。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,“原乡书院”将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专业复合型人才,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。同时,“原乡书院”也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,促进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,为地方文化繁荣注入高校智慧。
五、资源整合的平台
文化队伍建设。学校鼓励教师投身书院的文化活动,参与文化艺术学习和研究,以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。同时,聘请校外专家、学者,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知识讲座,以扩大文化传播的吸引力。
校地协同共享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,为师生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书籍、数字图文资料。同时,可以与地方文化机构(如博物馆、文化馆)合作,共享文化资源,拓展活动传播空间。
原乡即书乡,文脉润心田。“原乡书院”以书为媒,以文化人,既守护着中华文明的根系,亦培育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家园。在这里,每一本书都是通往原乡的路径,每一次活动皆是文化血脉的延续。未来,书院将以“在地化”深耕与“共情化”触角,谱写文化育人的新篇章。
我自原乡来,应知原乡事;以“书”载文脉,以“院”育芬芳。